归园田居中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,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

护肤品 0

一、归园田居中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,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

归园田居·其三》: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(hè)锄归。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”参照全诗,诗人是要

表现自己不愿“为五斗米折腰”的精神,因此将归来荷锄种田的快乐悠然写出,来表达自己不甘受官场拘束,不愿违背自己的天然性情去屈从权贵的态度。“晨兴理

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一句,通过对一天田间劳动的概括,特别是“带月荷锄归”五字,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,却有一轮明月陪伴。月下的诗人,肩扛一副锄

头,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,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!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。

二、归园田居作者田园生活有什么特点

闲适安逸,恬淡静谧,自由自在,无拘无束.

分析:

诗的开篇说,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,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.“误落尘网中”,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.以“尘网”比官场,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.

“羁鸟”、“池鱼”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,陶渊明用来自喻,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、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,回到自然,也即重获自由.

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?“开荒南野际”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,得以“守拙归园田”了.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,这里的丘山、村落原本十分熟悉,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,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,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.他后顾前瞻,远眺近观,方宅、草屋、榆柳、桃李、村落、炊烟,以至深巷狗吠、桑颠鸡鸣、无不是田园实景,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.

“暖暖”,远景模糊;“依依”,轻烟袅袅.在这冲淡静谧之中,加几声鸡鸣狗吠,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.

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,“虚室”与“户庭”对应,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,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.结尾两句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”回应了诗的开头.这里显示的人格,即非别墅隐士,又非田野农夫.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,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,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、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.

“返自然”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.它是诗人人生理想,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.

三、归园田居其三赏析但是愿无违

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愿;这里作者用 愿无违 表明自己归隐山田的志向与决心

四、陶洲明的杂诗是在什么朝代写的
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。浔阳柴桑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
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